要 旨:
各主管機關就違反財團法人法第 19 條第 1 項之行為,可本於職權斟酌
是否依行政程序法第 159 條規定訂定裁罰基準,除有法定得減免之事由
外,不得逾越財團法人法第 19 條第 2 項法定罰鍰額度範圍
主 旨:有關貴部函詢財團法人法第 19 條第 2 項罰鍰規定疑義乙案,復如說明
二、三,請查照。
說 明:一、復貴部 111 年 6 月 15 日文綜字第 1113016004 號函。
二、按財團法人法(以下簡稱本法)第 19 條第 1 項及第 2 項規定:
「財團法人財產之保管及運用,應以法人名義為之,並受主管機關之
監督;其資金不得寄託或借貸與董事、監察人、其他個人或非金融機
構(第 1 項)。未依前項規定以法人名義保管及運用者,處行為人
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。違反前項不得寄託或借貸之規
定者,處行為人寄託或借貸金額之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鍰(第 2 項
)。」其立法意旨係為貫徹財團法人之財產與董事個人財產分離之制
度,以避免因利益輸送影響財團法人從事公益,爰明定財團法人之財
產應以其名義保管及運用,並受主管機關之監督,其資金不得寄託或
借貸與董事、監察人、其他個人或非金融機構,並明定違反規定之行
政罰。又本條第 1 項規定所稱「資金不得借貸與董事、監察人、其
他個人或非金融機構」,係指財團法人不得將資金出借與董事等人(
即財團法人為貸與人,董事等人為借用人)(本部 107 年 8 月
22 日法律字第 10703512330 號函參照)。另查本條第 2 項後段
「處行為人寄託或借貸金額之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鍰」係本法草案於
立法院審議時,協商討論認為針對將財團法人之資金「寄託或借貸」
與董事、監察人、其他個人或非金融機構之行為人,以其寄託或借貸
金額之倍數處以罰鍰,方能達嚇阻違法的效果,爰立法通過為現行條
文(立法院公報第 107 卷第 76 期第 49 頁至第 54 頁參照)。合
先敘明。
三、次按行政罰法第 18 條第 1 項規定:「裁處罰鍰,應審酌違反行政
法上義務行為應受責難程度、所生影響及因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之
利益,並得考量受處罰者之資力。」、行政程序法第 10 條規定:「
行政機關行使裁量權,不得逾越法定之裁量範圍,並應符合法規授權
之目的。」及同法第 159 條第 2 項規定:「行政規則包括下列各
款之規定︰…二、為協助下級機關或屬官統一解釋法令、認定事實、
及行使裁量權,而訂頒之解釋性規定及裁量基準。」主管機關對於違
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裁處罰鍰,應審酌行政罰法第 18 條第 1 項所
定因素,除有法定得減免之事由外,自應於法定罰鍰額度範圍內量處
,不得逾越法定裁量範圍(本部 101 年 5 月 31 日法律字第 101
00082830 號、同年 6 月 22 日法律字第 10100558800 號函參照
)。爰此,各主管機關就違反本法第 19 條第 1 項之行為,可本於
職權斟酌是否依行政程序法第 159 條規定訂定裁罰基準,除有法定
得減免之事由外,不得逾越本法第 19 條第 2 項法定罰鍰額度範圍
。
正 本:文化部
副 本:本部資訊處(第 1 類)、本部法律事務司(4 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