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立法理由

法規名稱: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 第 13 條
民國 112 年 02 月 08 日
一、本條由原第三十條第二項移列,序文酌作文字修正,以明示本章保護服務對象。
二、現行實務之保護服務對象本已包括因犯罪行為致死亡者之家屬、因犯罪行為致重
    傷者及其家屬、因犯罪行為致性自主權遭受侵害者,爰明定第一款至第三款。原
    第三十條第二項第一款、第二款移列為第四款及第五款,並酌作文字修正;另鑒
    於生態系統理論,本次修法將家屬納入服務對象中,俾提供全面之支持性服務,
    如犯罪被害人於重傷後難以自理生活起居,日常生活照顧須由家屬承擔或代理等
    情形,故其家屬實屬必須共同支持及協助之對象,爰將家屬明確列入服務對象,
    落實「以家庭為中心」之服務工作模式。
三、原第三十條第二項第三款依修正條文第五十二條,將扶助金名稱修改為境外補償
    金,酌作文字修正並移列為第六款,又配合原第三十四條之三第二款刪除,爰刪
    除原第二項第四款規定。
四、考量部分案件於案發之初,未必可立即確認被害事件屬於本法之犯罪行為,或難
    以確定其身體受侵害程度是否已達重傷;如新北八仙樂園粉塵爆炸案、臺南維冠
    金龍大樓地震倒塌事故、花蓮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等,是類涉及重大公益或社
    會矚目之案件,可經保護機構指定後,依據被害人之需求提供相關即時協助,爰
    參考法律扶助法第五條第四項第六款之體例,增訂第七款規定,俾使服務之提供
    更具即時性及彈性。
民國 102 年 05 月 22 日
一、原條文第三項未修正。
二、犯罪被害人及其遺屬之生活重建,其最重要應為穩定之工作收入。為能確保保護
    犯罪被害人及其遺屬,爰於第一項第六款定明犯罪被害人保護機構應提供其職業
    訓練之服務。。
三、對於扶助金之申請人,仍應有第一項各款所定保護措施之適用,惟依其性質,無
    法協助其申請補償,爰於第二項增訂第三款規定。
四、有第三十四條之三第二款不得申請扶助金之情形者,雖已受有損害賠償或外國犯
    罪被害補償之給付,不得申請扶助金,但仍應提供第一項之保護措施,以落實其
    權益保障,爰於第二項增訂第四款規定。
五、第一項之保護措施,基於我國治權及有限資源,恐難以於外國提供,故增訂第四
    項限於臺灣地區提供保護措施之規定。
六、增列第五項,定明犯罪被害人保護機構及政府機關駐外單位應為緊急之必要協助
    。
民國 100 年 11 月 30 日
一、第一項及第三項未修正。
二、為順應世界人權發展潮流,基於人權保障無國界理念,並配合原條文第三十三條
    規定之刪除,爰將第二項第三款及第四項規定刪除,使本法保護對象不因國籍而
    有差異。
民國 98 年 05 月 27 日
一、保護機構成立初期提供服務之對象範圍,限於人力、物力之不足,爰為過渡性之
    規定,施行以來,各界對於「視人力、物力及實際需要辦理協助事項」迭有批評
    ,為周全照顧因犯罪被害而死亡者之遺屬或犯罪被害人,爰酌修原條文列為第一
    項。
二、本條保護措施之適用對象依修正條文第一條規定,範圍僅限於「因犯罪行為被害
    而死亡者之遺屬、受重傷者及性侵害犯罪行為被害人」,惟隨著社會之急速發展
    、跨國移民或工作人口日漸增多,家庭暴力、人口販運、危害兒童及少年生存或
    身心發展而不在第一條規範圍內之犯罪行為,及嚴重侵害跨國(境)婚姻或在我
    國合法從事勞務工作之外國人、大陸地區人民、香港或澳門居民之基本人權之犯
    罪行為,邇來迭有所聞,引起社會大眾或國際間之重視與關注。基於「保障弱勢
    族群,以維人權」之一貫刑事政策暨西元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二十日通過之兒童人
    權國際公約宣示「國家應盡最大可能確保兒童的生存與全面發展,使其免受剝削
    、虐待或其他不良影響……」之宗旨,復以法務部前即督導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
    保護協會將部分上開犯罪行為之被害人列為本條保護措施適用對象,以呼應各界
    期待,爰增訂第二項規定,賦予法源依據,擴大被害人保護措施之實質效益。
三、鑑於現行相關法律對於家庭暴力、人口販運或危害兒童及少年生存或身心發展之
    犯罪已有規範,且設有專責機關及人員辦理相關保護事宜,為周全保護上開犯罪
    行為之被害人,本法乃將其增列為保護措施照顧對象,惟為避免政府資源之重複
    及浪費,其他法律有相同或較優保護規定者,應優先適用其他法律,爰增訂第三
    項規定。
四、現行本法第三十三條雖採平等互惠原則,惟基於人權保障無國界,特增訂第四項
    規定,以免犯罪被害人為大陸地區、香港、澳門或外國籍之配偶或勞工之母國未
    將我國國民列為保護對象或未有犯罪被害人保護制度,致其等因適用平等互惠原
    則而無法獲得保護,以提升我國對境外移民或工作者人權之保障。
民國 87 年 05 月 27 日
照黨團協商條文通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