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行政函釋

發文單位:
法務部
發文字號:
法律字第 10703512440 號
發文日期:
民國 107 年 08 月 22 日
要  旨:
所謂「租賃權之讓與」,係指「租賃債權之讓與」抑或「租賃契約之承擔
」須釐清,依通說及實務見解,就承租人於租賃契約上之債權而言,原則
上應屬民法第 294  條第 1  項第 1  款所稱「依債權之性質,不得讓與
者」,除當事人有特約讓與之明文外,應屬性質上不得讓與之債權;另「
租賃契約之承擔」,法雖無明文,但因會重大影響任何一方原契約當事人
以及取代者之權益,故原則上須由承租人、承擔之第三人及出租人三方之
全體同意始可
主    旨:有關所詢「地上權」與「租賃權」是否符合信託法第 1  條規定所稱財產
          權,並能作移轉或為其他處分之規定意旨乙案,復如說明二至五。請查照
          參考。
說    明:一、復貴署 107  年 3  月 29 日環署綜字第 1070024618 號函。
          二、按信託者,謂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或為其他處分,使受託人依信託本
              旨,為受益人之利益或為特定之目的,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之關係;
              所稱「財產權」,係指可依金錢計算價值之權利,如物權、債權暨漁
              業權等準物權,以及著作權、專利權等智慧(無體)財產權等是(信
              託法第 1  條規定及立法理由參照)。又信託財產係受託人因信託行
              為而取得之財產權,一般學說見解認為該「財產權」須具備要件為:
              (一)金錢換算之可能性、(二)積極財產、(三)可讓與移轉或處
              分之可能性及(四)信託行為當時存在或得以特定。如係以應登記或
              註冊之財產權為信託者,非經信託登記,不得對抗第三人(信託法第
              4 條第 1  項規定參照)。故以契約設立信託,當事人間除須有設立
              信託之合意外,且須有財產權移轉或處分之事實,信託始能成立,合
              先敘明。
          三、關於所詢「地上權」,係屬物權性質。依民法第 838  條第 1  項、
              第 2  項規定,除契約另有約定或另有習慣者外,地上權人得將其權
              利讓與他人。是以,委託人如將地上權信託移轉於受託人後,受託人
              就該地上權即得以其名義對外行使權利義務,且為唯一有權管理及處
              分權人(本部 102  年 4  月 24 日法律字第 10203503970  號書函
              參照)。
          四、至於所謂「租賃權之讓與」,其真意究係指「租賃債權之讓與」抑或
              「租賃契約之承擔」,尚須進一步釐清。蓋租賃契約之性質為雙務契
              約,當事人在契約上之法律地位,係由一整組之請求權、形成權(如
              終止權)以及法律上之義務所形成。承租人如僅將租賃契約上之債權
              移轉於第三人,自己仍保留性質上不得移轉之形成權,同時仍繼續負
              擔承租人之義務者,在理論上雖可能想像其存在,惟實際上發生之機
              會與實益,卻顯然甚小;且依通說及實務見解,租賃契約因屬於繼續
              性債之關係,其成立與存續以當事人間之信賴與人格信用為前提,就
              承租人於租賃契約上之債權而言,原則上應屬民法第 294  條第 1
              項第 1  款所稱「依債權之性質,不得讓與者」,除當事人有特約讓
              與之明文外,應屬性質上不得讓與之債權(最高法院 37 年上字第
              6886  號判例意旨;黃立主編,吳秀明等著,民法債編各論(上),
              2002  年 7  月初版,第 423  至 425  頁;邱聰智著,姚志明校訂
              ,新訂債法各論(上),2008  年 8  月初版,第 418  頁)。故實
              務上主要之行為型態,毋寧為「租賃契約之承擔」,亦即承租人在租
              賃契約上之當事人地位為第三人所整體承擔,第三人承受承租人一切
              契約上之權利義務,承租人則退出租賃關係,而非僅讓與其租賃上之
              債權與第三人。而「租賃契約之承擔」,法雖無明文,但因會重大影
              響任何一方原契約當事人以及取代者之權益,故如僅有脫離契約當事
              人(原承租人)與契約承擔者(新承租人)間之合意,仍屬不足,尚
              須留下之契約當事人(出租人)亦表同意,承擔契約之合意始能成立
              生效。亦即,原則上須由承租人、承擔之第三人及出租人三方之全體
              同意始可(最高法院 98 年度台簡上字第 36 號判決意旨;黃立主編
              ,吳秀明著,前揭書,第 427  頁及第 429  頁參照)。是關於委託
              人欲將「租賃權」信託移轉予受託人一節,宜參考前揭說明,依其類
              型及性質予以檢視。
          五、綜上,本件來函所詢環境保護公益信託申請設立案,委託人將地上權
              或租賃權(租賃契約)信託移轉予受託人,是否符合各該財產權移轉
              或處分之要件,請貴署參酌上開說明本於職權審認。
正    本:行政院環境保護署
副    本:本部資訊處(第 1  類)、本部法律事務司(4 份)
資料來源:
法務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