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法律問題

發文字號: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 97 年度署處聲明異議實務問題研討會 提案二
座談日期: 民國 97 年 00 月 00 日
座談機關: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
相關法條
要  旨:
行政機關以債權憑證移送行政執行處執行,執行處發現義務人將財產移轉
,故依據強制執行法第 17 條第 1  項第 3  款規定,限制義務人出境,
惟義務人聲明異議,主張該條文規定係於財產移轉行為後方公布,應不受
該條文之限制,則義務人之異議有無理由?
提案  二:義務人 78 年至 83 年間違反水污染防治法,環保局陸續開出處分書共
          110 張,89  年以前揭罰鍰處分書移送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執行,因無執
          行實益而取得債權憑證結案。91  年間,環保局再以該債權憑證移送行政
          執行處執行,行政執行處發現義務人收受部份罰鍰處分書送達後,80  年
          間將名下不動產移轉於其胞兄名下,遂以行政執行法第 17 條第 1  項第
          3 款「處分應供強制執行的財產」限制義務人出境。義務人不服而聲明異
          議:「行政執行法係於 90 年 1  月 1  日修正施行後始有限制出境的規
          定,依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,貴處以本人於上開法律公布前之行為,而依
          行政執行法第 17 條第 1  項第 3  款限制本人出境,於法顯有未合。」
          其異議是否有理由?(提案機關:臺南行政執行處)
研擬意見:甲說:異議有理由。
                所謂「實體從舊、程序從新」之原則,係因程序法不會對人民之權
                利造成影響及侵害,所以才適用最新的規定。但程序法規中如有實
                體的規定,影響人民權利義務時,自應適用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則
                。行政執行法修正條文施行(90  年 1  月 1  日)後始有限制出
                境的規定,該法雖為程序法,但其中關於「限制出境」的規定會嚴
                重侵害人民之基本自由權,故其要件應認為係實體法規定,依法律
                不溯及既往原則,行政執行處以義務人於上開法律公布前之行為而
                限制義務人出境,於法顯有未合。(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96 年
                抗字第 205  號裁定意旨參照)
          乙說:異議無理由。
                一、行政執行法修正條文施行(90  年 1  月 1  日)前,公法上
                    金錢給付義務案件,執行機關係地方法院,執行之準據法係強
                    制執行法。嗣行政執行法修正後,改由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
                    行政執行處執行,惟修正之行政執行法關於公法上金錢給付義
                    務之執行部分,僅就移送要件、執行人員、移送執行應檢附之
                    文件、限制住居與拘提管收、執行費用等項為一般性之規定,
                    其餘的執行程序依行政執行法第 26 條規定,仍準用強制執行
                    法。足見立法機關僅要求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的案件改由行政
                    執行處依行政執行法執行,並無意使行政執行處不得依行政執
                    行法對該法修正前已發生的事由來對義務人施以強制處分。此
                    觀之行政執行法第 42 條第 2  項:「本法修正施行前之行政
                    執行事件,未經執行或尚未執行終結者,自本法修正條文施行
                    之日起,依本法之規定執行之;其為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移送
                    法院強制執行之事件,移送該管行政執行處繼續執行之」規定
                    即明。
                二、有關義務人「就應供強制執行之財產有隱匿或處分之情事」及
                    未依執行機關所定期限提供擔保為得限制出境之要件,行政執
                    行法第 17 條第 1  項第 3  款與強制執行法第 22 條第 1
                    項第 3  款及第 3  項規定同,亦即義務人於行政執行法修正
                    前即預見處分應供強制執行之財產會被法院限制出境。從而,
                    行政執行法修正後,續以該款事由為得限制出境的規定,並不
                    影響義務人對既存法律秩序的信賴保護,自無所謂法律不溯及
                    既往原則的問題。
          初步研討結果:
                擬採乙說。
本署第二組初審意見:
          異議人(即義務人)為處分應供強制執行之財產當時,強制執行法第 22
          條第 1  項第 3  款及第 3  項已有規定「第一項各款情形,必要時,執
          行法院得依職權或依聲請,限制債務人住居於一定之地域,…」是當時執
          行法院得依強制執行法第 22 條第 1  項第 3  款及第 3  項規定對異議
          人限制住居。行政執行法施行後,於該法第 17 條第 1  項第 3  款規定
          與前揭強制執行法第 22 條第 1  項第 3  款規定得限制住居相同之事由
          ,行政執行處對異議人為限制出境,究應依強制執行法第 22 條第 1  項
          第 3  款或行政執行法第 17 條第 1  項第 3  款規定,此應依法規競合
          之法理處理,即特別規定(行政執行法第 1  條參照)應優先適用原則,
          適用行政執行法第 17 條第 1  項第 3  款規定,其異議無理由。
研討結論:同意採乙說。

(法務部行政執行署 97 年度署處聲明異議實務問題研討會  提案二)
資料來源: 法務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