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務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

列印時間:113.04.25 01:46

行政函釋

發文單位:
法務部
發文字號:
法矯字第 10904004920 號
發文日期:
民國 109 年 07 月 13 日
要  旨:
為應監獄行刑法及羈押法之修正,提示各矯正機關辦理接見相關事項
主    旨:為應監獄行刑法及羈押法之修正,提示各矯正機關辦理接見相關事項,請
          照辦。
說    明:一、按修正之監獄行刑法(以下簡稱新監刑法)第 156  條及修正之羈押
              法(以下簡稱新羈押法)第 117  條規定,自本(109 )年 7  月
              15  日施行。各機關應依說明三至十一辦理接見相關準備事項及執行
              原則,並自同年月 15 日起依新法規定辦理。
          二、前揭二法就收容人接見事項修正與現行規範之差異,臚列如下(修正
              與現行條文規範差異對照表詳如附件 1):
          (一)按新監刑法第 67 條第 1  項及新羈押法第 59 條第 1  項規定,
                受刑人或被告(以下簡稱收容人)之接見對象,除法規另有規定或
                依其意願拒絕外,監獄或看守所(以下簡稱機關)不得限制或禁止
                。
          (二)按新監刑法第 68 條第 1  項及新羈押法第 60 條第 1  項規定,
                機關應於平日辦理接見;國定例假日或其他休息日之接見,得由機
                關斟酌情形辦理之。
          (三)按新監刑法第 69 條第 3  項及新羈押法第 61 條第 3  項規定,
                接見應於接見室為之。但因患病或於管理教化上之必要,得准於適
                當處所行之。
          (四)按新監刑法第 69 條第 4  項、第 5  項及新羈押法第 61 條第 4
                項、第 5  項規定,接見,每次不得逾 3  人。被許可接見者,得
                攜帶未滿 12 歲之兒童,不計入前項人數限制。
          (五)按新監刑法第 70 條及新羈押法第 64 條規定,機關基於管理、教
                化或生活輔導、收容人個人重大事故或其他事由,認為必要時,機
                關長官得准收容人於機關內指定處所辦理接見,並酌予調整接見場
                所、時間、次數及人數之限制。
          (六)按新監刑法第 71 條第 1  項、第 2  項及新羈押法第 62 條第 1
                項、第 2  項規定,機關對收容人之接見,除法律另有規定外,應
                監看並以錄影、錄音方式記錄之,其內容不得違法利用。有事實足
                認有妨害機關秩序或安全之虞者,機關得於收容人接見時聽聞或於
                接見後檢視錄影、錄音內容。
          (七)按新監刑法第 71 條第 3  項、第 4  項及新羈押法第 62 條第 3
                項、第 4  項規定,接見過程中發現有妨害機關秩序或安全時,戒
                護人員得中止其接見,並以書面載明事由。與收容人接見者不得使
                用通訊、錄影或錄音器材;違者,得依前項中止接見規定辦理。
          三、按新監刑法第 67 條第 1  項規定,不適用行刑累進處遇條例之受刑
              人,監獄以不限制或禁止其接見對象為原則。
          四、按新監刑法第 68 條第 1  項及新羈押法第 60 條第 1  項規定,國
              定例假日或其他休息日之接見,機關得斟酌情形辦理之。為便利無法
              於平日辦理接見之民眾,各機關每月應擇定至少 1  日國定例假日辦
              理接見(亦可於不同國定例假日分 2  次半日辦理),並預先以適當
              方式使收容人知悉並對外公開。
          五、按新監刑法第 69 條第 3  項但書及新羈押法第 61 條第 3  項但書
              規定,收容人接見,如因患病或於管理教化上之必要,得准於適當處
              所行之。所稱於適當處所辦理,包含收容人住院治療期間,或收容人
              在機關因罹患傳染疾病、行動不便或因情緒狀態不穩定有妨害機關秩
              序或安全之虞時,於接見室以外採行面對面接見、透過電視或電腦螢
              幕等視訊接見方式之處所。
          六、按新監刑法第 69 條第 4  項、第 5  項及新羈押法第 61 條第 4
              項、第 5  項規定,接見,每次不得逾 3  人。被許可接見者,得攜
              帶未滿 12 歲之兒童,且不計入人數限制。查各機關現行一般接見窗
              口皆可提供 3  人接見之空間及設備,各機關應依新法審核民眾接見
              之請求,如遇民眾攜帶未滿 12 歲之兒童,囿於一般接見窗口空間及
              設備限制,致其等無法於同梯次辦理接見者,機關仍得以增加接見次
              數,或調整於其他適當處所接見等方式因應。
          七、按新監刑法第 70 條及新羈押法第 64 條規定,機關基於管理、教化
              或生活輔導、收容人個人重大事故或其他事由,認為必要時,機關長
              官得准收容人於機關內指定處所辦理接見,並酌予調整接見場所、時
              間、次數及人數之限制。機關認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,而有調整接見
              辦理方式之需要時,填寫彈性調整接見登錄單(詳如附件 2)載明具
              體事由,經機關首長核准並填寫核准理由後,始得辦理:
          (一)收容人家中發生變故或有其他特殊情事。
          (二)收容人或接見人身心障礙、罹病或行動不便。
          (三)收容人與接見人溝通有語言翻譯、改以書寫或以其他替代方式之必
                要。
          (四)機關因管理、教化或生活輔導需要,須請接見人協助。
          (五)其他事由。
          八、按新監刑法第 71 條第 1  項、第 2  項及新羈押法第 62 條第 1
              項、第二項規定,收容人接見過程中,機關仍應全程監看並以錄影或
              錄音方式記錄之,但收容人未有法定情形時,戒護人員僅得監看不與
              聞,機關亦不得派員於其接見後檢視接見之錄音、錄影內容。收容人
              如有法定情形,機關應以書面記錄辦理情形,以供查考。
          九、按新監刑法第 71 條第 3  項、第 4  項及新羈押法第 62 條第 3
              項、第四項規定,接見過程中,收容人或接見者有使用通訊、錄影、
              錄音器材或其他妨害機關秩序或安全之行為,戒護人員得中止其接見
              ,並以書面記錄中止接見之事由。
          十、各機關應按新法及前揭規定重行檢視、修正所定行政規則及接見辦理
              流程,並向相關業(勤)務人員加強宣導修正及現行規範之差異及調
              整後流程,以符法規。
          十一、收容人接見權益相關事項,機關應按新監刑法第 15 條第 1  項第
                2 款、第 3  項及新羈押法第 14 條第 1  項第 2  款、第 3  項
                規定,於其入機關講習時,告知並製作手冊交付其使用,並於場舍
                公布或以其他適當方式公開,使收容人知悉。機關並應將相關資訊
                公布於接見室、機關全球資訊網或以其他適當方式公開,使民眾知
                悉辦理。
          十二、獄政管理資訊系統中之接見相關程式及矯正機關預約接見登記網配
                合新法施行,刻正調整修正中,俟調整完竣後另行函知。
          十三、本部及本部矯正署所頒接見相關函釋因新法業已規範、或因與新法
                未合、或因失所附麗、或因不合時宜,自本(109 )年 7  月 15
                日停止適用,相關函釋彙整詳如附件 3,部分函釋前業經停止適用
                ,惟因本部主管法規資料庫尚未完成異動作業,爰一併辦理。併此
                敘明。
正    本:本部矯正署所屬機關
副    本:本部資訊處(第一類)(含附件)、法務部矯正署秘書室(刊登法規資料
          庫)(含附件)、法務部矯正署綜合規劃組(含附件)、法務部矯正署教
          化輔導組(含附件)、法務部矯正署安全督導組(含附件)
資料來源:
法務部
編  註:
1.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民國 72 年 6  月 6  日法監字第 6772 號函,
  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2.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民國 77 年 9  月 19 日法監字第 16132  號函
  ,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3.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民國 78 年 10 月 4  日法監字第 16894  號函
  ,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4.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民國 80 年 3  月 12 日法監字第 03806  號函
  ,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5.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民國 85 年 12 月 27 日法監決字第 32919  號
  函,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6.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民國 87 年 9  月 28 日法矯字第 001642 號函
  ,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7.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民國 88 年 5  月 24 日法矯字第 000556 號函
  ,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8.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民國 90 年 9  月 25 日法矯司字第 001270 號
  函,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9.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民國 95 年 11 月 30 日法矯決字第 095090398
  0 號函,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10. 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民國 95 年 12 月 1  日法矯字第 095090406
    0 號函,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11. 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民國 102  年 2  月 25 日法矯字第 1020400
    0620  號函,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12. 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民國 104  年 7  月 8  日法矯字第 1040400
    3180  號函,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13. 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矯正署民國 100  年 2  月 8  日法矯署綜字
    第 1000002192 號函,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14. 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矯正署民國 100  年 3  月 7  日法矯署安字
    第 1000400057 號函,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15. 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矯正署民國 100  年 4  月 22 日法矯署安字
    第 1000400133 號函,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16. 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矯正署民國 101  年 5  月 30 日法矯署安字
    第 10104001860  號函,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17. 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矯正署民國 105  年 1  月 11 日法矯署安字
    第 10504000260 號函,自 109 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18. 依本筆資料,原法務部矯正署民國 105  年 12 月 30 日法矯署安字
    第 10504008360  號函,說明二(二)、(四)與新法未合部分自
    109 年 7  月 15 日停止適用。
19. 本筆資料,依據法務部民國 110  年 2  月 10 日法矯字第 1110400
    1300  號函,說明七停止適用。
資料來源:法務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