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法律問題

發文字號: 法務部(85)法檢(二)字第 0132 號
座談日期: 民國 85 年 01 月 22 日
座談機關: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檢察署
相關法條
要  旨:
A向B恐嚇取財一百萬元,B因存款不足,遂先將二十萬元現金付與A,
另八十萬元則以書立借據方式給付,則A應如何論罪?
法律問題:A向B恐嚇取財一百萬元,B因存款不足,遂先將二十萬元現金付與A,
          另八十萬元則以書立借據方式給付,則A應如何論罪?
討論意見:甲說:A僅成立刑法第三百四十六條第一項恐嚇取財罪。按刑法第三百四
                十六條第一項恐嚇取財罪及同條第二項恐嚇得利罪,兩者罪質相同
                ,所保護之法益及侵害之態樣亦屬相共,故以一恐嚇行為,取得財
                物及利益者,應包括的構成一個恐嚇罪。
          乙說:A成立刑法第三百四十六條第一項及同條第二項之數罪併罰。按恐
                嚇取財罪與恐嚇得利罪,不特其行為各體有別,處罰條項亦互異,
                其罪質既有不同,自應依數罪併罰例論處。
          丙說:A成立刑法第三百四十六條第一項及同條第二項之想像競合犯。按
                恐嚇取財罪與恐嚇得利罪,其行為客體既有別,處罰條項亦互異,
                故A以一恐嚇行為,同時取得財物及謀取利益者,應有刑法第五十
                五條前段之適用。
初步結論:擬採丙說。
審查意見:一  刑法第三百四十六條所列恐嚇罪係以恐嚇為手段,使被害人生畏佈心
              ,而取得財物或財產上不法利益,性質上屬於結果犯,並以是否取得
              財物或財產上不法利益定犯罪行為是否為既遂抑為未遂。本題以一個
              恐嚇行為取得財物及財產上不法利益之結果,故認以丙說為當。
          二  提會討論。
座談會研討結果:採丙說。
法務部檢察司研究意見:同意座談會研討結論以丙說為當。

參考法條:中華民國刑法 第 55、346 條 (83.01.28)
資料來源: 法務部